新能源光伏并网后如何解决力调电费罚款
随着新能源光伏在工商业领域的普及,许多企业发现在安装光伏系统后,原本稳定的功率因数出现波动,甚至导致供电公司收取“力率调整电费”(简称“力调电费”)罚款。要解决此问题,必须首先理解其成因,并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。
一、光伏并网导致力调电费罚款的核心原因
1、负荷特性的改变
光伏并网后,在日照充足时,光伏系统成为主要的有功电源,大幅减少了从电网取用的有功功率。然而,大部分光伏逆变器本身只输出有功功率,基本不提供无功功率。此时,企业内部的感性负载(如电机、变压器)所需的无功功率并未减少,仍需从电网汲取。
2、原有无功补偿装置失灵
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通常根据从电网汲取的总电流或有功/无功功率进行投切控制。当光伏发电导致电网侧电流急剧减小后,补偿控制器可能会误判为现场无功需求很低,从而拒绝投入或过少投入电容器。这导致系统处于“欠补偿”状态,功率因数过低,进而引发罚款。
二、解决力调电费罚款的技术方案
1、改造无功补偿控制策略(最直接有效的方案)
①采用双向电能表信号控制: 这是目前最可靠的解决方案。在电网接入点(并网点)安装一只双向电能表,专门用于测量企业与电网之间交换的净无功功率(Qnet)。无功补偿控制器以此信号为依据进行投切。
②采用功率因数控制模式: 控制器直接采样并网点的电压和电流,实时计算该点的功率因数,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电容投切。此方法也能有效解决问题,但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略逊于无功功率控制。
2、系统性的评估与改造
①电能质量测试:对并网点进行至少一个周期的电能质量监测,精确分析光伏接入前后功率因数、无功功率、谐波等参数的变化规律。
②设备升级:如果原有补偿装置老旧或损坏,应借此机会更换为响应更快、控制更精准的智能型无功补偿装置。
新能源光伏并网后出现力调电费罚款,是一个典型的技术与管理问题。其根源在于光伏发电改变了企业与电网之间的功率交互特性,导致原有无功补偿系统失效。通过精准的无功控制,企业不仅能够彻底避免电费罚款,还能进一步提升电网的电能质量,实现光伏效益的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