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季节低压电容器应避免哪些风险
梅雨季节,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空气湿度长期居高不下,这种潮湿、闷热的环境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。低压无功补偿电容器作为配电房中的重要设备,在此季节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核心风险一:绝缘下降与介质击穿
风险成因:电容器内部的固体绝缘介质(如聚丙烯薄膜)和浸渍剂虽然本身吸湿性不强,但其外部端子、外壳以及内部如果存在微小缝隙,潮湿空气会侵入。水分会降低整体绝缘性能,导致绝缘电阻下降。在高压作用下,极易发生局部放电甚至介质击穿(短路)。
可能后果:电容器内部短路,轻则导致熔断器熔断或断路器跳闸,电容器损坏;重则引发油箱爆裂、起火燃烧。
预防措施:
1、加强配电房环境控制:确保配电房通风良好,必要时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或安装专用除湿机,将空气湿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(通常建议低于70%)。
核心风险二:外壳锈蚀与接线腐蚀
风险成因:潮湿空气是金属的“天敌”。电容器外壳、安装支架、接线端子(铜排或铝排)以及螺栓连接处,在长期潮湿环境下会发生电化学锈蚀和氧化。
可能后果:接线端子腐蚀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,连接点过热(形成“热点”),最终可能烧毁端子,引发相间短路或单相接地故障。
预防措施:
1、目视检查与清理:定期停电检查电容器外壳是否有锈迹,接线端子是否出现铜绿、发黑等现象。发现轻微锈蚀应及时用砂纸打磨清理,并涂抹中性凡士林或专用导电膏以防复锈。
2、确保连接紧固:检查并重新紧固所有电气连接点,减少因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的风险。
梅雨季节对低压电容器的威胁主要体现在 “湿” 和 “潮” 二字上。运维工作的核心思路是 “防潮除湿、加强巡检、紧固清污” 。通过主动的环境控制和细致的维护,可以有效避免因潮湿引发的各类故障,确保无功补偿系统在潮湿季节也能安全稳定运行,为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提供保障。